• 景区公告
  • 电话:0898-86361111
  • 地图导航
  • 回到顶部

百花岭【守山人】李合岭:好生态让景区焕发生命力

来源: 时间:2019-08-06 09:31:42 浏览次数:

很难说得清,这片说大不大、说小不小的山头,究竟承载了李合岭多少的心血与足迹。

很难说得清,这片说大不大、说小不小的山头,究竟承载了李合岭多少的心血与足迹。

     没人想得到,这名来自河南的企业家会在琼中百花岭的一间工棚里连续度过4个春节。“百花岭的生态吸引了我,也希望它的美能让更多人看到。”

     没有开山劈岭,没有大修大建,甚至为了给一棵棵树让路,不惜增加工期和代价……正如李合岭所预想的那样,历尽4年升级改造后的百花岭景区,如今正以最原始、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。

扎根百花岭4年 踏遍每一寸山林

     与浪花翻涌的海岸线相比,山区腹地实在算不上是投资者们目光聚焦的“黄金点”。

     同许多来海南寻求机遇的企业家一样,李合岭最初也是直奔海口、三亚、琼海等地的一处处海湾。几番考察打探后,这名拥有多年商场征战经验的投资者却将车头调转,带着对生态旅游雏形的想象,往浓荫蔽日的海岛腹地而去。

     辗转于中部市县的几大山脉,最终李合岭的脚步停在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角一座叫做“百花岭”的山头。

     第一次登百花岭,过程并不顺利。沿途高大的古木遮天蔽日,横生的枝叶与藤蔓缠绕,李合岭只能如同爬行动物般,手脚并用地扒出缝隙往里钻,但也恰恰是这片几近原始的热带雨林,让他的眼神也愈发明亮起来。

     “在距离县城不过7公里的地方,竟然生长着一片保存如此完整、景观如此丰富的热带雨林!相比趋于饱和的滨海旅游市场,这里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,才是亟待挖掘的生态旅游‘富矿’。”与琼中县委、县政府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一拍即合,李合岭当即带上勘查与规划团队,一头扎进百花岭的雨林里。

     勘查工作从2014年开始,山路不通成为最先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。

     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,李合岭不得不克服野外变幻的气候条件与复杂的地形环境,背上一箩筐麻绳往返穿行于藤蔓密布的百花岭山林,每发现一处苍天古树或珍稀物种便系绳作为记号。

     “往山里来回钻上一趟,就要耗掉一整天。”为了节省时间,李合岭和团队干脆在山脚搭起一间铁皮工棚,没想到这一住便是整整4个年头。

摸清百花岭“家底” 将开发的天平向生态倾斜

     从山脚到山顶,李合岭的足迹几乎遍布百花岭的每一个角落,手上的图纸资料也越攒越厚。

    “我们特地请来省内知名植物专家,对百花岭的植物资源进行系统梳理,仅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便发现了33种。”在他看来,之所以要一寸寸地勘查,就是为了全面摸清百花岭的自然生态“家底”,从而进行系统的保护与利用。

    有亮点,自然也有短板。彼时,整个百花岭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,不仅将来访者齐齐挡在“门外”,也给护林巡逻、森林火灾扑救带来相当程度的空间盲区。修路,由此成为当务之急。

     如今来百花岭,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早已从山脚修至山腰。可细细观察一番后会发现,这条山路的线条并不硬朗,甚至显得有些过于迂回曲折。这是由于景区在修路时全程“以树为先”,宁愿多弯些路也要尽量避开大树,遇上实在避不开的情况,更是直接让树长在了路中间。

     沿山路向上,两侧肆意生长的野芭蕉是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。修路时,施工队曾打算将沿途的野芭蕉一一清除,却被李合岭及时制止。“野芭蕉是一种重要的含水植物,而水正是热带雨林的灵魂。”据他介绍,为了留下这种天然野生树种,原本规划3.5米宽的路也被足足缩窄至3米。

     百花岭的珍奇异木遍布山野,却并非每一处景致都有山路伸抵。“有一处山谷长有大量与恐龙同时代的上古植物桫椤,我们原想在里面开出一条路,可考虑到影响生态,最终还是放弃了。”李合岭说,在提高施工难度、增加施工成本,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天平两端,百花岭从来都是选择后者。

     顺着水系而上,一条石阶路蜿蜒折转,将天池与三级瀑布一一串联。这条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的小路,看似浑然天成,却是由景区施工队一锤一锤凿出来的。“我们就是希望尽可能减少人工痕迹,让游客更方便游览景区的同时,也能看到一个天然、完整的百花岭。”在李合岭看来,生态是百花岭的核心竞争力,当景区对生态的坚守始终不打折扣时,自然能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凸显出强劲的生命力。

百花岭的守护者

     依山而居的黎族先民,数千年来沿着蜿蜒小径探寻着每一寸向上的可能。转过几道山坳,数百口人聚居成村落,百花岭从此便也有了人烟。

     田在山上,家在山上,就连玩乐也是山间的嬉戏。对于山民而言,山曾经就是吃穿用度的来源。

     野猪、野山羊、野山茶、菠萝蜜……生活在百花岭的老一代村民还记得,小时候他们随意往林子里钻一趟,便能收获到足够多的美味。虽说也会砍些红藤去卖,可大伙都知道,山里的那些参天大树,绝不能碰。

     1963年,地方国营百花岭林场作为琼中科学造林、封山育林实验示范林场正式成立,从此百花岭里又多了一群守护者。截至1990年底,百花岭林场新造林成林3300亩,并栽植下多种热带珍贵树种。

     “我们一边封山育林,一边加强对周边村民的护林宣传。”据原琼中林业局(机构改革后并入琼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)相关负责人李地雄介绍,原先部分村民偶尔还会有小规模的盗伐行为,至2005年前后起,这种现象也基本销声匿迹。

      自2009年进入百花岭林场工作以来,陈维龙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百花岭的每一条山路,每一座山头。10年来,巡山路上摔过多少次跤,遇过多少次险,他早已记不清,只是看着一棵棵树苗日渐长成参天大树,心里便生出欢喜。

     更让陈维龙感到欣喜的,是村民们意识的转变:“他们每次在村里或路边看到野生动物的踪迹,都会主动向我们报告,平均下来一年至少也有十宗。”在百花岭的护林员和村民们看来,如今山不仅是生活的全部,更成了一种根植于土壤的信仰。

Copyright © 2021,www.zgbhl.cn,All rights reserved   备案号:琼ICP备19003572号         技术支持:恒朝网络